食物中濫用塑化劑

2011年臺灣塑毒風波

2011年5月23日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驗出16款飲品濫用了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DEHP)。其後,台灣當局查出更多食物含有DEHP,以及其他塑化劑,包括「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及「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DBP)。

調查工作顯示部分上游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塑化剂(非食用添加物)來降低成本。有關起雲劑由兩間生產商以塑化劑配製而成,藉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管理局認為起雲劑有可能在以下五大類食品中被濫用:(1)運動飲料、(2)果汁飲料、(3)茶飲料、(4)果醬/果漿或果凍,及(5)膠囊錠狀、粉狀食品。

three assorted fruit juice in glasses
Photo by Susanne Jutzeler on Pexels.com

調查益生菌的偶然發現

2011年3月,台灣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一位五十二歲的技術員,楊明玉,在執行台灣行政院「加強取締偽劣假藥專案」時,原本只是為了檢驗食品是否違法摻雜西藥成分,而將「康富生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DDS-1 六淨元益生菌經薄層分析(TLC)儀器用氣相層析質譜儀檢驗後,發現雖然規定檢測的項目結果未含西藥,但是卻另外看到有不正常波峰,意外地發現了可疑的異常訊號。

難能可貴的是,一般檢驗員會因檢測項目結果合格,就選擇到此為止,不再進一步化驗追查。但楊明玉對於不在檢驗項目的異常,仍然主動提出檢驗要求,並運用工餘時間不斷追查,盡責的比對各項數據,將其圖譜和圖庫作出比對。

經抽絲剝繭分析30餘種原料,最後發現含DEHP「鄰苯二甲酸二」這種物質。

珍珠奶茶也含塑化劑

當時連台灣著名飲品「珍珠奶茶」、百香果濃縮果汁、永康15 金桔檸檬及紅太陽濃縮果汁等亦被檢驗出含有塑化劑後,事件又如滾雪球般,查出塑化劑已流入台北士林夜市和台中市知名的逢甲夜市。

美國的珍珠奶茶業者也受到波及,美國業者的業績掉了一成,嚴重的甚至掉了一半;英國業者更擔心是否把含有塑化劑原料的飲品賣給了客人,消費者人心惶惶,台灣社會也對此忐忑不安。

two liferia hello coffee drinks on brown wooden table
Photo by HOÀNG VŨ on Pexels.com

香港只有12款食油不含塑化劑

2017年7月17日,香港消委會發布消息稱,測試60款市面較常見的食油樣本,發現逾68%,即41款樣本的塑化劑含量超過歐盟標準,只有12款常見食油樣本不含塑化劑。

 

塑化劑是什麼?食物為何會有塑化劑?

塑化劑(又稱增塑劑)(Plasticizer)是用來加入硬塑料等物料中,使其更具彈性和耐用。它的作用原理是把塑化劑嵌入聚合物鏈之間,把聚合物鏈分開,使其變得更柔軟。

塑化劑廣泛用於多種工業和消費產品,主要用於聚氯乙烯(PVC)產品,當中有些用於食物接觸物料。

「鄰苯二甲酸亅酯類是最常見的塑化劑,大部分用於聚氯乙烯(PVC)產品。除了「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外,其他類別的塑化劑還包括己二酸類、環氧酯類和檸檬酸類,但相對比較少用。

塑化劑加入塑膠產品中,包括食物、包裝物料、存血袋及靜脈輸注用品等,令這些產品柔軟和有彈性。食物在加工處理或包裝過程中因食物接觸物料的物質遷移,又或透過環境污染,可能引致含有小量的塑化劑。不過, 業界不可在食物中刻意添加任何分量的塑化劑。此外,「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亦是於空氣、水、泥土和食物中常見的環境污染物,故食物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

世界衞生組織表示,我們會從空氣、水及環境中攝入DEHP。由於多種產品含有這種物質,DEHP的攝入量也會因人而異。

 

起雲劑是什麼?

起雲劑是一種乳化劑,而乳化劑則屬於添加劑。

起雲劑可令食物中的兩相或多相物質形成或保持在均質乳化液的狀態,通常添加在果汁或果汁飲料中,提高濁度,令食物的賣相自然。

 

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例如DEHPDINP)可否用於起雲劑?

不可以。「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不得用作食物添加劑,亦不可添加在食物中。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有製造商以DEHP和DINP代替其他食物添加劑,用來配製起雲劑,以圖降低成本和提高有關產品的穩定性。

 

DEHP有何毒性?

DEHP的急性口服毒性低。

大劑量的DEHP證實會影響實驗動物的肝臟、腎臟及生殖和發育情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DEHP列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

目前,並沒有充分證據證明DEHP會令人類患癌,但有足夠證據顯示DEHP會令實驗動物患癌。

 

問題產品會否對健康有影響?

動物研究顯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可被快速代謝後,大部分「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及其代謝物會經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

至於食用問題產品會否影響健康,則需要視乎問題產品的「鄰苯二甲酸亅酯類的塑化劑含量,食用問題產品的分量以及時間的長短。

 

食用受塑化劑污染的食物後,塑化劑可否排出體外?

動物研究顯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可在體內被快速代謝,吃下的DEHP、DINP、DIDP和DBP可在24至72小時內排出體外。

在人類身上進行的研究亦顯示,大部分吃下的DEHP可在24小時內排出體外。

 

食用多少受塑化劑污染的食物會有風險?

「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的急性毒性低。

至於長期攝入,世界衞生組織把DEHP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定為每公斤體重0.025毫克,而歐洲食品安全局把DBP和DINP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分別定為每公斤體重0.01毫克和0.15毫克。

由於安全參考值着眼於一生的攝入量,只要平均攝入量並非持續超出安全參考值,偶然攝入高於安全參考值的分量不會影響健康。

 

我們可否從食物標籤上得知有關食物是否添加了起雲劑?

「起雲劑」是食物添加劑,通常是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物添加劑混合製成。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預先包裝食物如含有添加劑,便須在標籤上標示該添加劑的名稱或國際編碼系統編號及其作用類別。

但由於一些起雲劑可能會用於配製調味劑(香料),而規例訂明如食物含有調味劑,只需列出調味劑的類別名稱。市民如要得知食物是否添加了起雲劑可向有關廠商查詢。

塑化劑會否從食物容器遷移到食物?

食物接觸物料(例如聚氯乙烯PVC塑膠)一旦接觸到食物,塑化劑便可能遷移到食物當中。至於遷移量的高低,則視乎食物接觸物料的化學成分、食物類別、接觸時間和溫度而定。

一般而言,「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遷移到油性食物的分量比遷移到非油性食物的分量為高。接觸時間越長、溫度越高,遷移量就越多。

因此,「鄰苯二甲酸」酯不宜用於包裝或盛載油性食物或嬰兒和幼童食物的物料中。

close up photo of sushi served on table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食物容器和包裝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酯?

常見的食物接觸物料,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或其他聚烯烴(polyolefin)的保鮮膜,以及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的瓶子(一般飲料的膠瓶)等,本身具有彈性,因此不用添「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

 

食物安全中心現時對食物中含塑化劑「DEHP」所訂定的最高限值是多少?

食物安全中心(下稱中心)訂下每公斤食物含一點五毫克塑化劑「DEHP」為標準水平,並得到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的贊同。專家委員會留意到由於食物在環境中可能受到DEHP污染,因此,在訂定食物中含DEHP的上限時,以零容忍的方式來處理未必合適。

在已訂定食物接觸物料含DEHP的指定遷移水平的國家中,最高上限定為每公斤一點五毫克。在本港,每人平均每日進食約三公斤的食物,包括液體和水。即使萬一有人進食的食物中有三分一受到污染,假設訂定食物含DEHP的最高限值為每公斤一點五毫克,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成年人的DEHP暴露值,是每日每公斤體重零點零二五毫克。這個暴露值沒有超逾世界衞生組織訂定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因此公眾健康得以充分保障。

有關行動水平不適用於烈酒。由於考慮到烈酒並非一般香港市民日常的飲食,以及某些塑化劑 (包括DEHP) 會較易溶解於酒精中,烈酒採用以上的行動水平並不合適。因此,中心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及參考歐洲國家的有關數據,為烈酒另訂標準,其標準水平為每公斤烈酒含五毫克塑化劑「DEHP」。

 

如無不良生產商,基本上都安全

基於各國衛生機構嚴格的管制,在正常情況下,如沒有不良生產商為降低成本,強行濫加塑化劑於食物中,單是由環境污染做成食品含有少量塑化劑,對健康做成的影響是非常輕微;當然,這必需是基於大家有一個健康逾快的身體及心情。所以,平衡飲食、適當運動、消閒減壓及服食適量健康食品,是現代人對抗環境污染的無敵護罩。

 

想了解更多,歡迎留言或者 email 到 pamaluvbb@gmail.com。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發表留言